塑料制品在工業(yè)和民用領域應用非常廣泛,在塑料制品生產過程中添加顏色,一方面可以提高美觀度,另外一方面可以提升材料的性能和質量。塑料制品生產過程中著色,需注意以下事項。
1、了解擬被著色塑料的基本特性,如牌號、產地、性能(尤其是其中可能的添加劑)、本身的色澤等。
2、了解色料的性能。色料的性能有:著色力、耐光性、耐熱性、耐堿性、水滲性、乙醇滲性、石蠟滲性、油滲性、毒性等。其中著色力、耐光性、耐熱性、毒性是首先要了解并加以考慮的。
3、配制工藝及成型條件對色料的要求應予以考慮。
4、在著色配方中,應注意調控顏料的比例。顏料用量在一定范圍內與色澤深淺成正比。但當超出某一限度后,并不是用量越多色調越深。通常其加入量均小于2%,一般在1%以下,某些情況下甚至可低至0.01%。
5、在選擇拼色色料時,要防止補色的引入。除了基本色合并,還要注意色光的合并。有可能時,應盡量少用并色;若必須用時,應注意色料性(主要是耐熱性、耐光性)應相互接近。
色母粒的拼色更應注意,不同品種的色母粒不能任意配合;不同顏料體系,也不能任意配合。色母粒與顏料的并用也應慎重。
6、注意著色劑對塑料制品性能的雙重影響。
可能出現的正面影響,使塑料制品滿足色彩設計要求、穩(wěn)定(如屏蔽陽光、吸收酸等)、填充、改性(如絕緣)作用,線脹系數及收縮率降低等。
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,降低強度和韌性、催化老化作用,傳熱性差而降低加工性能,以及毒性等。配色時,應充分利用正面影響,避免或降低負面影響。
7、在滿足色彩及性能要求的前提下,應可能選用廉價著色劑,以降低成本。